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希望得到它

来源:个人图书馆-森度思维时间:2023-06-28 10:52:21

大部分人都具有这种心理——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希望得到它。这就是逆反心理。在销售产品时,你也许会发现,越是推销员热情推荐的东西,消费者越是置之不理;把产品说得越好,客户越觉得是假的;越是采取限购等活动,消费者越是喜欢挤破头来购买。赵本山与范伟的小品《卖拐》就是典型的案例,你不卖他偏要买。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专家研究后表明,人在潜意识中会存在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客户也是如此,他们也怕做错决定。当你初次与客户接触时,客户会对你怀有戒备之心,如果此时只是一味强调己方的产品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实用,客户反而会更加警惕,因为害怕受骗而拒绝接受。正因如此,许多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销售员越说好的产品,客户越看不起。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客户的“逆反心理”。

在这里,给你提个小建议,若能恰当使用逆反心理的话,你越不想卖他就越想买。这种方法看起来特别奇怪,一般的情况是,推销员应该怀着满腔的热忱去游说顾客,谁不希望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呢?看到这里,你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推销方式的内涵。


【资料图】

下面,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

刘志华的私家车已经“老”了,最近总发生故障,他决定换一辆新的。这一消息被一些汽车销售公司得知,很多销售人员都登门来访,主动向他推销轿车。他们都热情地介绍自己公司的汽车性能好,适合刘志华使用,更有甚者,还嘲笑刘志华的旧车:“你那辆早该换新的了,现在谁还用那个牌子的,有失身份啊!”刘志华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特不高兴。

不久,又有一个汽车销售人员登门拜访。刘志华此时已毫无买车的兴致了,他想:“不管这个人将自己公司的车夸得多好,我也坚决不买。他的那些或是天花乱坠,或是含沙射影的话,都是为了刺激我尽快做买车的决定。我才不当大傻瓜呢!”

让刘志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名推销员看了一眼他的车后,说:“我觉得您这部老车还可以用一年半载的,现在换未免有点可惜,我看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吧!”说完留下一张名片就走了。

“真奇怪啊,这推销员怎么这样?他与我想象的和接触过的那些推销员大不一样啊!”刘志华心想,“其实我也不差这一年半载的时间,不如现在就买。”就这样,刘志华的逆反心理消失了,他主动给那个推销员打电话,订购了一辆新车。

为什么最后那个推销员没有积极推销,却成功打动了客户呢?因为他熟练地利用了逆反心理。他知道,刘志华很想买车,但之前的推销员已磨破了嘴皮劝他买,自己再用这个方式,客户必然反感,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与其这样,不如劝顾客先别买车。你想啊,顾客听到你这话肯定认为你很有诚意,此时,他的抵触心理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想尽快将买车的事定下来。

你知道意大利一个名叫菲尔·劳伦斯的商人吗?他是一家儿童商店的老板。一般的商店认为顾客多才显得有人气,可是,菲尔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规定,进店的顾客必须是7岁左右的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7岁的孩子陪伴,否则谢绝入内。很多人都笑他傻,认为他此举是自砸招牌。但奇怪的是,这一招不但没有减少生意,反而吸引了不少人。一些7岁儿童或是带着7岁儿童的家长颇为得意地走进店里“行使特权”。也有一些不到7岁,或是不止7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为了进店看个究竟,就谎称孩子7岁。这样菲尔的生意反倒越来越红火了。

之后,菲尔又在全国各地增设了许多限制不同顾客的“限客进店”商店,如新婚夫妇商店,非新婚夫妇不准进店;老年人商店,中青年顾客不准进店;孕妇商店,非孕妇不准进店;“左撇子”商店,用右手者不准进店等,无一不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利用逆反心理促销是一种心理战术,其在促销中的应用是极具冲击力的。当人们对常规性促销方式习以为常、反应迟钝时,合理应用逆反促销战术往往会产

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奇异效果。

智慧总结:

并非每个顾客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一般而言,那些性格倔强又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在和这类顾客交流的时候,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能尽快达成交易。

共勉!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劳动点亮毕业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