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态:繁华背后,平凡是真——一位以色列画家笔下的“双城记”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时间:2023-04-15 13:44:51

繁华背后,平凡是真——一位以色列画家笔下的“双城记”

王卓伦

昏暗的灯光、斑驳的墙面、质朴的水泥地——这是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一处颇具工业风的展厅,也是斯韦塔·多洛舍娃眼中一列驶向上海的列车。“车厢”被一幅幅精美画作点缀,寄托着这位艺术家2018年旅居中国三个月的美好记忆。


(相关资料图)

主题为“从亚伯拉罕出发的特拉维夫-上海列车”的画展展期近一月,于15日落幕。与许多画展不同,举办地设在一家名为亚伯拉罕的青年旅社内。留宿于此的背包客来自世界各地,一幅幅东方元素画作让他们放慢了匆匆脚步,驻足停留、细细赏味。

2018年,多洛舍娃受邀到上海参加一个艺术项目。高耸林立的摩天大楼、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无不给初到东方大国的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置身上海街头,我发现周围的现实竟是如此梦幻,超出了我苍白的想象力。所以我以外国人的视角,把在上海看到的一幕幕呈现了出来。”多洛舍娃对新华社记者说。

繁华背后,平凡是真。多洛舍娃选择在朴实无华的青年旅社举办画展,既切合主题,又别具新意。在她的笔下,有街头巷尾闲谈的老人,有结伴购物的年轻人,有匆忙赶路的快递小哥,有身穿汉服拍照的女孩……于平凡与繁华切换中尽显美感与张力。

多洛舍娃介绍,她在上海创作第一幅作品时本打算使用水彩,但在上海“文化第一街”福州路上看到的众多绘画工具令她思路大开,决定就地取材,大胆运用很少接触的中国画元素。无心插柳柳成荫,与传统中国画的偶遇,为她的创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旅居上海期间,多洛舍娃创作了15幅作品。离开上海后,她在世界各地游历期间又创作了15幅新作品,把自己对上海的感情倾注于笔端。这些画作以红、黑、灰三色为主,均由毛笔、宣纸和墨水创作而成,并借鉴了中国画的工笔人物与淡彩晕染风格。

在画展“上海系列”不远处,是多洛舍娃以水彩创作的“特拉维夫系列”画作。两个系列的画作虽然风格不同,但均取材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希望表达出人类最本真质朴的一面。“作为移民,特拉维夫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这种复杂的情感与上海带给我的相似。但也正是这种‘异乡人’的视角,让艺术创作的意境更加饱满。”多洛舍娃说。

此次画展的策展人艾拉·克罗赫马尔告诉记者,自己虽从未到访过上海,但对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历史上曾互施援手的佳话有一定了解,且早有耳闻特拉维夫常被比作“以色列的上海”,“两座城市同为所在国家的经济中心,都充满活力”。

“从亚伯拉罕出发的特拉维夫-上海列车”画展还展出了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插图。“这些插图意在表现当代生活中不时出现的未知元素,对两个城市画作系列形成一种补充,就好像人们在睡眠中会随着火车行进的声音进入奇异梦境。”多洛舍娃说。

上海之行加深了多洛舍娃与中国的联系。2019年,她的儿童绘本《睡莲花下的奇书》在中国编译出版。除了以绘画的形式,她也将自己在上海的美好记忆用文字记录,于2022年用俄语出版了一本回忆文集。

“在上海,我在努力面对两个新的现实——那是个流光溢彩、超乎想象的城市,也是个丰盈多姿、令人回味的当代艺术世界。”在书的摘要中,多洛舍娃这样写道。

在画展现场,扬娜·戈雷利克告诉记者,她在读了多洛舍娃的书后专程来观展,书中的上海繁华、热闹、充满人情味,这些画作则令她心中上海的形象更加清晰。“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能有机会去上海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个真实中国的魅力。”(完)(新华社专特稿)

注: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文章新女友正脸照曝光:身材高挑,_青春靓丽_环球热点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