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1日16时,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突破42.4亿元,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总榜前三位。该片热映引发了观众对其电影衍生品的关注。然而,目前这部电影官微认证的衍生品和周边产品大多需要众筹、预定,一些观众大呼不过瘾。同时,不少电子商务平台有一些未经授权的盗版周边商品在售卖。
票房火热,但电影衍生品滞后,是“哪吒降世”后的成长痛点。事实上,我国成功的电影IP,普遍存在着电影衍生品开发滞后、品类单一,衍生品收入与票房收入对比悬殊等问题,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从我国电影产业链来看,目前电影衍生品设计、生产依然是电影上映后的一个环节,通常电影只有卖座才会考虑设计电影衍生品。而且,基于目前电影衍生品在电影产业链中的位置,其本身的价值容易被忽视。即使电影大热,电影衍生品也很有可能错过市场黄金期。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电影衍生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提前设计、布局电影衍生品具有一定风险,多数片方尚未具备承担此项风险的能力,加之国内的电影形象相对缺乏连续性,受众对其缺乏黏性,电影衍生品运作风险较大。
从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来看,我国消费者逐渐形成了走进影院看电影的消费习惯,但不少人尚未形成对电影衍生品的消费习惯,消费群体还需培养。
对比国际上的知名电影作品,在电影衍生品方面,“哪吒”可能还不够成熟,但与之前国产电影衍生品大多“贴牌”而生、相对简易相比,“哪吒”设计精良、形象鲜明,可以说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应更加重视提高质量,逐渐丰富品类、培养受众、完善产业链,这样才能促进电影衍生品产业日渐成熟。(文/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