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伴随着人们注重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健身房开始挥洒汗水,锻炼不仅对我们健康有益还会给我们塑造一个好的形体。近日,《2019运动消费趋势报告》公布,有1亿人在假装健身:买了运动装备却很少运动,办了健身卡却很少去健身。那么,国内健身市场现状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市场规模
2018年健身产值816亿元, 其中健身房产值720亿元。中国健身俱乐部TOP10品牌店面数目仅约1200-1300家,总营业额100-110亿元,市场集中度 CR10仅16%,反映出健身行业仍处于成长期,行业内未出现独角兽, 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2.产业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作为体育产业的细分领域,2017年休闲健身产业在我国只占不到2.3%,而体育用品销售占高达80.9%。健身休闲产业中,根据招商证券资料显示,2017 年中国健身房场地+教练产值占比90%,围绕健身房为中心的周边餐饮、服饰、培训等服务市场仅占10%,反映出我国休闲健身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健身行业的上下游相关产业,例如健身培训,健身餐饮等。
3. 地域分布
地域上,健身房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全国各健身房连锁品牌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点。在全国一线及主要的二线城市中健身俱乐部数量为健身工作室的2-3倍,北京及上海工作室均超过3000家,健身俱乐部超过1000家,除一线城市以外,成都,杭州,重庆表现抢眼,与深圳广州健身房数量基本持平, 从一定程度反映出过去几年一线城市及部分准一线城市健身市场需求较大。但是未来一线城市随着新开店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竞争会更加激烈,随着市场的不断整合,产品特色及以客户服务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4.消费人群
2018年国内健身会员市场渗透率仅0.7%。健身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占比46.10%,二三线城市占比逐步递减。主要由于一线城市的健身场馆设备及公共运动健身资源都比较丰富,更有利于培养用户健身习惯及形成良好健身氛围。其次,一线城市工作节奏更快,健身也逐渐成为提高身心健康和减压的有效方式,居民对健身的需求更高。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健身也越来越具备社交属性,一线城市文化更多元的特征及居民工作生活的社交需求也 促使更多用户参与健身活动。同时,近年来海归数量渐增,部分群体把欧美的健身习惯和健身文化带回国内,尤其是一线城市,促进了当地的市场发展。
2014-2018年期间,健身房会员人数由547万增长为1014万。发展趋势有所减缓。2014-2015年会员增长迅猛,可能与期间互联网+在健身行业的应用发展有关,伴随着社交属性和时尚潮流的健身风潮开始盛行,而近两年来,2017年同比增长14.97%,2018 年同比增长13.02%,随着人均GDP增长率放缓,及人们对健身潮流热度的降低,会员增长速率也逐渐减缓。但总体上,会员数平均年增长21.34%,反映过去几年我国健身市场需求加大,健身氛围提高,居民健身意识增强。
目前我国健身人群的消费能力主要集中在中等消费能力及中高等消费力,占比约64%。低消费者占比不到10%。表明针对中等及中高消费人群的健身市场潜力较大。根据我国不同城市消费水平情况来看,中等及中高消费人群在二三线城市占比较高,结合健身人群的地域分布现状,预计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的健身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