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在笔者看来,入摩对A股短期影响有限,但会提振市场的信心,个别成分股可能会迎来一波行情。中长期看,对A股的益处远远不止带来增量资金那么简单,对我们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优化投资者结构、重塑市场的估值体系、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增量资金跑步入场
2017年6月21日,MSCI决定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预计纳入中国A股的200多只大盘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MSCI计划分两步实施这个初始纳入计划,以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尚存的每日额度限制。第一步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倘若在此预定的纳入日期之前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额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将此纳入计划修改为一次性实施的方案。
而从最新消息来看,自5月1日期,沪港股和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如果此举满足MSCI指数将纳入A股一次性实施的前提要求,那A股相关个股有望在6月份按5%一次性纳入,短期会有100多亿美元的资金配置A股,相当于六七百亿人民币的规模。不过,对应目前A股市场4000亿左右的日成交额来看,短期影响是有限的。此外,考虑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受“资管新规”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偏低,“入摩”短期将会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而从长远来看,“入摩”进一步体现了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的决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如果A股被纳入的比重不断增加,未来可能有超过34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进来。同时考虑到目前公、私募有不少跟踪MSCI指数的产品已成立或准备成立,未来也会有不少增量资金进入。
近日中国同意给予日本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支持日本金融机构积极通过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国家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处于可投资区间,对海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中美投资者论坛上,巴菲特表示,中国经济几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是一个“奇迹”,旗下公司将扩大在华投资,同时表达了看好中国股市的看法,并透露他们已经在中国市场寻找好了一些“猎物”。巴菲特老搭档芒格认为,尽管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但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他还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市场现在要便宜得多。
大金融、大消费将是外资关注重点“入摩”也有望重塑市场的估值体系,对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年以来海外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从香港购买A股的标的集中在“大消费”板块,以家电、医药、电子行业的龙头股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4月,流入A股的外资金额已超过380亿元人民币,是3月总量的三倍,这些海外投资者偏好的股票业绩表现非常稳定,估值也相对合理,有很高的安全边际,与MSCI指数公布的成分股有很大的重合成分。
从MSCI成分股的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大金融、大消费”板块是外资青睐的对象,而高ROE、低估值,有安全边际的价值股会是配置的首选。行业上我们也看好以“大消费”板块为主的医药、软件、零售等。
综合来看,“入摩”对于A股市场而言,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看,“入摩”之后短期的影响几乎都是正面的,至于长期影响几何,归根结底,还是与我们国家经济的基本面、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竞争力紧密相连。我们坚信A股的中长期趋势是向上的,正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未来A股的吸引力一定会让海外资金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