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合计2.5万亿元

来源:北京商报时间:2018-04-19 21:14:34

北京商报讯 (记者 程维妙 实习记者 朱沛镕)在银行理财“回表”、保本理财将逐渐告别历史舞台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开始展现强力的“吸金”能力。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央行4月19日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统计数据发现,3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共计87958.84亿元,比2月末增加4335.44亿元,环比增幅5.2%。从今年整个一季度来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合计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3.3%。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期货、黄金、利率、美元等一种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具体来说,银行将存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银行信贷或固收类等低风险产品;另一部分投资衍生品等高风险产品以获得高额收益。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海静介绍,相比于普通存款,结构性存款的利息较高,普遍在4%左右水平,但实际利率随挂钩产品的收益而浮动;相比于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属于表内存款性质业务,要计入“客户存款”,并缴纳存款准备金。就风险而言,结构性存款的本金纳入存款保险范围,利息不纳入;理财产品的本金和利息均不在存款保险范围内;普通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则都属于存款保险赔付范围。

对于今年一季度结构性存款的爆发性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不能打“保本”旗号,所以很多银行转为在结构性存款上发力了,两者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加上监管也要求银行表外理财“回表”,结构性存款是表外理财转向表内负债的主要载体。从央行公布的2017年金融机构信贷统计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016年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的结构性存款总量同比还是负增长,而截至2017年底,整个结构性存款的总量已经同比上涨了48%,其中四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涨幅突出,同比涨幅高达85.6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李虹含分析称,结构性存款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大部分交给银行的资产管理部来进行管理。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后结构化理财必然交还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部门,个人业务部或公司部。不过,李虹含也提示到,结构化存款的保本取决于机构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它是否保本取决于机构对于衍生品的管理能力,如果市场波动过大会存在收益不达标甚至不保本的风险。

李海静指出,对于银行来说,在按照现有相关管理办法合规开展业务外,一方面要合理确定结构性存款发行规模,在结构性存款利率普遍偏高的当下,大规模发行会缩小银行利差,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的差别化,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群,推出多层次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对投资者来说,一方面要熟识产品,有些银行常把结构性存款放在理财产品版块中展示和销售,投资者要注意辨别是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还是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预期利息,尽管结构性存款属于低风险,但由于挂钩了黄金、汇率、股指等波动幅度较大的标的,其预期收益率变动也往往较大,客户有可能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但也可能零收益。投资者应认清产品类别及挂钩标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作者:程维妙 朱沛镕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三上涨 道琼斯指数下跌
下一篇:高盛:预计第二份清单将更多的关注消费品而非资本品

专题策划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