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来源:第一财经时间:2018-04-11 19:40:53

“我认为,中国的国企太强大了,需要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减少份额。”欧洲智囊团(Notre Europe)荣誉主席、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拉米抛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现场的激烈讨论。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回应表示,比重不重要,这是国企和私企竞争的结果,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

在今天上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国企改革:市场融合 开放发展”分论坛上,肖亚庆说,国企有两重性质:企业和国有,作为企业就是要提高它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从国有层面来说就是进一步改革,接近市场,更有效地来经营,但是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结合点,就是要生存,要做强做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国企在国内经济中的占比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我问世界500强的外企,为什么要和中国国企合作,他们说第一是技术——从来没有想到中国的国企有这么好的技术,第二是规模和产业链——此前没有发现国企的产业链如此有竞争力,第三是国企对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了解和认识的深度。这三点很真实反映了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企业界的地位。”朱民说。

肖亚庆还说,中国国企是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发展的,而一些人的观点总是喜欢停留在原有市场上想问题,但实际上,国有企业成长后通过竞争会拓展市场,会激发市场活力。每个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效益的企业,一定是从自身的竞争力来寻找答案,中国国企的竞争力首先就是合作能力。

在拉米看来,国企的规模过于强大会阻碍市场竞争。他举例称,欧盟有严格的规定来支持市场竞争,确保公有制企业不会受到特殊照顾,比如低成本的融资。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则表示,市场化对国企、民企都是一个标准,而且正是因为坚持了市场化机制,所以招商局的港口、装备制造业等在同行达到了领先地位。

李建红还表示,大和小,既要在本国的市场份额中要看,更要在国际经济的大格局中去看,要用国际标准来检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主席 Hans-Paul Bürkner同样认为,提升竞争力才是关键。他说,中国将进行新一轮的开放和创新,而这不仅仅是对于外资做更多的开放,对中国的私营领域也会做进一步的开放,所以在中国,私营企业、外国资本将来会有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欧洲保护私营企业不轻易破产也不一定就是对的,任何保护已经被时代抛弃的落后企业,都是错误。公平的竞争环境最重要。”Hans-Paul Bürkner说。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易纲:下一步金融业的开放将遵循三个原则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专题策划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